资本外流管控收紧的背景下,2017年第一季度内资及港资企业跨境并购活跃度大幅下降,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符合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对外投资将继续获得支持。

根据并购市场资讯(Mergermarket)4月1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同2016年一季度842亿美元的交易录值相比,2017年一季度内资企业境外并购交易总值同比减少69.7%,由去年同期的842亿美元降至255亿美元,期内交易总量也从114单减少至89单。

此前,多种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下,2015年及2016年内资及港资企业境外并购交易录得爆发性增长。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全年,中国内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创纪录的达到了1701.1亿美元,同比再增44.1%。不过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对人民币贬值及资本外流的顾虑使监管部门逐渐收紧对境外并购交易的审批。

并购市场资讯援引市场消息指出,内地监管要求已进一步收紧,最新要求需要内资买方的负债率应处于低于70%的“更健康的水平”,且股本回报率应处于更高水平(高于5%)。

符合政策导向的并购继续被支持

上个月末,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出席一个活动时直指,某些内地企业在高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依然在海外举债并购的行为存在严重问题。他表示,在日常的监管中发现了一些非理性和异常的投资行为。例如钢铁厂买海外的影视公司、餐饮企业收购海外网游公司,甚至“有一些纯粹做假,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市场普遍预期,过去两年的内资海外并购热潮将在2017年“退烧”,但市场会更加趋于理性。

一家欧洲投行的亚太区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不少跨境并购交易受到影响,但对于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导向的一些收购会持续得到政府的支持;例如半导体行业,对一些境外优质资产的收购能够大大加快中国内地的行业发展。

并购市场资讯指出,就交易类型而言,规模低于50亿美元的境外并购交易获批的可能性更高;而涉及房地产及休闲业(包括地产、酒店、影院、娱乐及体育俱乐部)的境外并购交易则在监管机构的观察名单上。

长江集团和周大福的收购占比80%

上述投行人士还提到,由于海外资产配置作为中国内地企业的一个长期需求依然存在,跨境并购受阻可能使部分资金转向香港股市,通过港股通南下渠道进行海外资产配置。这种说法已部分得到了印证:今年第一季度恒生指数以近10%的涨幅跑赢全球股市;成交量显著回升,数度超越单日千亿港元成交,其中南向资金在每日成交中的占比也提升至10%左右。

不过在另一方面,香港本地企业境外在并购交易表现突出。并购市场资讯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港资买方对非内资企业的并购交易总量为23单,交易总值达155亿美元,创下该机构自2001年以来历年纪录的最高值,比单季度次高纪录至少高出50亿美元。

第一季度规模最大的两单港资企业境外并购交易分别由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及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实施,两家公司合计斥资了129亿美元投资位于澳大利亚的资产,占该季度交易总值的83.2%。

香港作为一个离岸金融中心,在内资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依然起到关键性作用,不过受限于资本管制,内资企业或需要更加依赖外资投行来完成融资、并购活动等。

上述投行人士坦言,过去受到内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尤其在价格方面,但现在企业可能无法像过去那样从内地获得融资来支持其海外并购,外资行在海外资产抵押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就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