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法定检验商品目录以外的进出口商品实施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喜爱的进口空气净化器不合格率高达23.2%。其中提到最多的字眼是“夏普”。

据HEA查阅,沈阳消协于去年年底发布空气净化器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其中夏普因一款样品颗粒物CCM等级标称值与测试结果不符上榜,另有一款夏普样机的噪声值标称与测试结果不符。而中消协发布的对去年9-11月在市场上销售的空气净化器开展的比较试验结果中,夏普仍然在榜,其存在参数虚标的情况。尤其是夏普的两款抽检产品,均涉及性能参数虚标。

夏普——变身“外企”也染“日本病”?

一直以来,日企给世界一种“老板兢兢业业,员工干活不要命”的印象,以前人们夸日企“不善变通取巧,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声誉近似苛求,不惜工本。”现在这些词都指向了日企是如何走上“利益至上”的道路。接二连三的移花接木事件将众多名企拉下神坛,日企一直以诚信为本,夏普却屡次在产品参数上“动手脚”,多次出现标称值与测试结果不符、性能参数虚标。 

业内人士认为,去年鸿夏“结合“时,就在准备“戴上婚戒”的时候,夏普的“偶发债务”便暴露出其可能在过去的财报中一直有通过各种财务手段避开披露此类信息;分析认为,继东芝财务造假之后,夏普此前那些高达数千亿日圆的财务问题是由过去几年累计起来的,雪球越滚越大无法再隐瞒下去才会曝光,多年前的嘉耐宝、奥林巴斯事件便是如此。同夏普一样篡改数据的还有去年4月,日本三菱汽车被曝伪造油耗数据,许多车主奔着其宣传的低油耗而心动,结果却带来欺骗。

回顾日本名企业中,从嘉耐宝、奥林巴斯、东芝再到夏普,这些曾让日本在全球名号响亮的名企一个一个的踏入虚报、隐瞒、拖延、财务“洗牌”的漩涡,一次次的历史前车在“打脸”却都改变不了“一个一个往坑里跳”的习性,难道这种负面风气已深深扎根于日企的经营文化中了? 

奥林巴斯——专业洗牌20年迎来一批继承者们  

2011年11月8日,再也包不住火的奥林巴斯承认他们用多种资金掩盖了投资证券亏空,长达20年。该公司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曾大肆投资金融产品,因股市和房市泡沫破裂导致损失惨重,当时公司未把亏损记入资产负债表,而是通过一系列暗箱操作的并购活动“填窟窿”。事件一出,震惊世界,业界纷纷呼吁:日本的企业管理体制或许真的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翻阅过往资料,奥林巴斯当年以22亿美元收购英国手术器械公司Gyrus时,曾向一家名为Axes Americas的美国咨询公司支付了666亿日元的“天价”咨询费,占整个并购所花资金的30%,远高于正常情况下1%到5%的佣金提取比率。Axes收取款项之后不久便停止了营业,销声匿迹。 

当年《朝日新闻》对此反常举动做出解释,部分日企采用所谓的“tobashi(洗牌)”方法掩盖亏损,把账簿上的投资损失转移到投资者看不到的地方。奥林巴斯故意收购多家空壳公司,实际上巨额收购款回到了公司,被巧妙的“移花接木”填了窟窿。

东芝——粉饰太平会比夏普好运吗?

东芝最近算是日本最火的企业了,每天都有新闻不断刷屏。据媒体报道,东芝聘请的独立调查小组宣布,过去7年,公司三任CEO通过不正当会计做法虚增利润逾10亿美元,设定不切实际的利润目标,要求下属完成这些目标。而下属也一定会完全服从命令。

作为一家拥有142年历史的日本名企,东芝从1999年便开始出现危机:当年claimer电话录音事件引发罢买运动,该投诉事件到2008年才出现翻转;2007年顾客情报泄露和核电站雇佣未满18岁散工事件;2011年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导致2012年的财政出现1000亿赤字;接下来便是为人熟知的高价收购和假账粉饰太平事件。东芝前社长室町坦承,因为走向了利益至上主义,结构改革严重滞后。

篡改、伪造在日本是“流行文化”?

2015年10月,位于横滨市内的一栋公寓楼变身“斜塔”,原因是有几根桩没有打到硬土层。打桩由世界500强的旭化成建材负责,现场负责人却篡改、伪造了打桩记录。由该公司承包打桩的建筑在日本全国共有3000多栋,经核实共有360件篡改、伪造的打桩记录。旭化成并不是唯一一家伪造记录的日企,而是行业性惯例。日企社会责任、质量管理和监督、企业治理结构都出现了问题。

经济评论家古川猛分析:“对上层的命令言听计从的公司风气,是发生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公司及领导给予强大压力的情况下,即使采取违反法律的做法,所有人都坐视不管。” 

而对于企业抹不去的污点而言,正如日本政府对三菱事件伪造数据的表态一样:今后将不再采信三菱方面提供的油耗数据,将独立计算三菱各种车型的油耗。更何况投资人和消费者们,见到他们的产品,都会忍不住想:“你这个数据是真的吗?还是我亲自算一下吧。“不被信任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损失,尤其是以技术见长的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技术,却用着三流的手段。对于”百年老店“而言,获得信赖用了一百年,失去信任只须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