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确保所有行业只减不增,但这绝不是唯一的标准。营改增对供给侧改革、税制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倒逼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和发展。”昨天,在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税务报社联合主办“企业界人士营改增座谈会”上,企业界代表及专家学者围绕“营改增”效应等主题达成一致共识。

“今年以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连续下发了相关文件,对营改增中银行业反映的实际情况以及对银行业征税范围逐步进行了明确,目前增值税与营业税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增加多少税负。”渤海银行副行长吴思麒带头发言说,考虑到本行对进项税的管理还有待完善,随着对进项税额的逐步管理的到位,我们整体税负的水平也将有所下降。

“政策的推出跟企业的磨合还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一下就能达到最好状态的。”中国银行税务处处长董未萌也对营改增改革充满了信心。她认为银行业会进一步通过自己的精细化、专业化运作来努力使政策福利真正落实。

在营改增中,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受益较多,降负较为明显。

北京海鸿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税务总监陈燕介绍,针对营改增,他们对北京几家企业税负做了简单评估,发现营改增后减税负20%,享受了营改增带来的优惠。

“营改增以后,公司各方面加强了管理,对整个业务模式的改变、经营管理起到倒逼的作用。”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财务部部长张秀明说,去年5-11月份,税负平均2.78%左右,今年截止到现在是2.07%,有明显下降。

“营改增的实施,对我们有重大和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 营改增打通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环节的增值税,避免了重复纳税的现象。”主做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中兵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内部研发、设计、营销、生产和各种共享服务,每个环节都要交税,导致重复纳税,营改增之后相互开票,相互流转,有利于整个产业创新。

主要生产集成电路的盛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享受到了国家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该公司财务经理李运良表示看好营改增政策。

针对营改增改革的评价,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从营改增运行情况来看,达到了制度设计、改革的预期目标。政府退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初衷就是要减轻企业不合理的负担,目前起到了这个目的。此外,通过营改增改革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了创造条件,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通过对上海营改增进行的评估,佐证了营改增对于促进经济转型的意义。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第三产业比重是58%,到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68%,到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70%。胡怡建分析认为,营改增短短5年,上海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如此之快,说明营改增适应上海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减轻了服务业的税制负担。

就如何认识营改增的减税效应,中税网税务师事务所总裁王冬生认为需要明确三点,第一,营改增是整体减税,不是每个个体减税。“营改增”减税措施是销除重复征税,肯定整体税负下降,但具体到每一个纳税人都减税,有点不现实;第二,营改增是逐步减税,不是立马减税,抵扣的支出是逐步发生的,不能说只要营改增一申报,第一个纳税期就减税;第三,营改增是制度减税,同时还是遵从减税。从制度设计来讲肯定是减税,从遵从来讲,税务部门这几年为了提高纳税水平,采取了诸多措施,降低了纳税遵从成本。

对“营改增”效应的评价,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所长李万甫认为,营改增就是一种税制的结构性转换,最核心的就是课税制度的重新建设;另外,营改增全面实施,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确保所有行业只减不增,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还是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角度来看待这次营改增。对增值税的评价,既要看到近期实实在在减了多少,更要看为企业长远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益处,这样才能够整体上把营改增效应凸显出来。不要仅仅过多、过份地关注通过这次营改增本企业减了多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