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晟接受凤凰财经专访
2016年11月19-20日,由凤凰网与凤凰卫视联合举办的“2016凤凰财经峰会”在京举行。会后,美国华裔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同时也是丹华资本创始人张首晟接受了凤凰财经专访。
凭借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拓扑绝缘体”两大研究中的重要贡献,张首晟已经囊括了除诺贝尔奖之外的几乎所有物理学顶级奖项。每年他都会被视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之一。他所研究的拓扑绝缘体有望帮助已经接近瓶颈的摩尔定律重新突破,再创一个硅谷时代。
今天,张首晟还有一个令人意外的身份:一位成功的风险投资家。他有着自己创办的风投基金丹华资本。谈及丹华资本,他介绍到,现在基金规模第一期美元基金是9200万,第二期美元基金是3亿美金,现在也在募集人民币基金差不多是10亿人民币。
用物理学家思维做风投
张首晟认为很多人可能认为基础物理学研究与风险投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物理学有个第一性原理:简单(simplicity),但普适(universality),在他看来这也正是投资的关键所在。正如同历史学对物理研究的帮助一样,知识都拥有共通性,而且新领域总是能激发人创造性的新思维。
在国内,最近比较成功的一些公司,他认为大多都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但是丹华资本关注的是像谷歌一样必须有核心的技术,并且有很大的市场的公司。在斯坦福创新能力是非常强的,曾经有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显示斯坦福的历代师生们所创办的公司,如果组成一个经济实体的话,它的GDP占全球第10位,它在每个历史关键的时刻,它总是会有它新的浪潮,不只是被浪潮所推动,并且引领这个浪潮。
当被记者问到丹华资本最大的优势,张教授坦诚,丹华最大优势就是能够看到那些真正有技术壁垒又有很大市场机会的这些公司,而对于别的基金来讲,它可能是衡量市场的能力比较强的。所以在早期就能够判断一个技术的能力可能是我们更强,所以我们也非常乐意和国内的一些基金来合作。
丹华资本的项目基本来自斯坦福和硅谷,这些项目如何能顺利落地中国,张教授介绍到,很多投资公司是在斯坦福学习的中国的学生回国创办,他们已经掌握了非常优秀的技术,而且非常乐意回到国内,这些高技术人才也熟悉国内市场,现在中国正在处在一个双创的时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创业时代。
资本寒冬有最好的投资机会
对于国内风投界流传的资本寒冬一说,张首晟不这样认为,他反而觉得最好的投资机会往往是在资本寒冬的时候,就是一个反向投资的理念。他举例说买股票的话也是在低的时候进,高的时候卖出去。而在寒冬期间,在资本非常薄弱的时候,可能会带起来一些非常浮躁的现象,但是丹华又比较关注一些有技术壁垒的公司,一旦投了这些公司的话,如果资本很多的话,他们每个员工也有别的机会,所以组成这个团队,有这个凝聚力也不容易,所以我们更喜欢寒冬的时候做投资。
另外他认为前一阵子普遍来讲,中国初创公司的估值有点偏高,所以有了资本的寒冬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个现象,使得它的估值更加合理。这也是一个市场,自然调节的机制,而且像谷歌、face book这些比较优秀的公司,其实都是比较寒冬的时候开始创办的。
对于初创公司团队的选择,张教授表示,这个团队要有一定的凝聚力,但是最主要他们要能够有第一性原理来思考,因为初创的公司周围的环境始终在改变,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他们公司现在做着跟他们当初想做的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他们要有一个比较灵活机动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又回到刚才谈的那个话题,这个团队学习能力变得非常重要,可能一开始是他有自己的一个知识的范畴,但是周围的环境一旦改变,它需要改变的话就要学习,学的是不是很快决定了它是否能够很好的转型。
面对国内对优质项目的激烈众多,张教授坦诚,对于丹华资本来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年轻,如果在一个资本非常活跃的时候,丹华可能跟别人抢成功率稍微低一点,如果处在资本寒冬的时候,我们会非常自信,我们的判断能力是很强的,现在我们还只是成立三年名气还不那么响,在资本寒冬的时候,相对来说找项目源就比较简单,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判断能力还是非常强的话,我想还是很有优势的。
谈及投资的项目,张教授表示丹华资本专注在几个大的领域,一个是个人工智能,一个是大数据,还有一个是AR、VR和互联网技术,此外,就是通过基因的测序能够走进整个医疗市场,这块是非常有前景的。丹华考虑的基本上就是怎么引进,把基因测序读出来以后,怎么用它来做精准的医疗,但并不是测序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