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消息 今日,达晨2016经济论坛在深圳召开。达晨创投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晒出了达晨成绩单:16年投资了351家企业,投资总金额126亿,上市企业53家,新三板挂牌60家,另有26家企业已经申报IPO材料。
达晨的亮眼成绩得益于对项目的严格筛选。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公布了一组残酷的数据:通过达晨初步筛选的项目,只有2%进入立项、深入调研,1%进行风控、第三方尽调,0.4%进入决策投资阶段,0.1%成功上市。
肖冰当天也分享了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他认为,“这个人一定是像唐僧的,他义无反顾,所有人都觉得没有前途的时候,他意志坚定,目标远大,心无旁鹜,勇往直前。
还要像刘邦,企业现在竞争非常激烈,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没办法成功。那你怎么组建合伙人团队,你有没有能力培养这些合伙人,不能财聚人散,你要愿意分享利益,组织大家一起往前走,建立优秀互补的合伙人团队,这是成功的关键。”
以下为肖冰演讲实录,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成功的企业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现在有一个最著名的说法:“我们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每一个企业都是大数据公司,企业最值钱的是大数据资产。就像达晨经过16年的发展,我们现在最值钱的是什么?可能你们会说是品牌,或者是渠道、团队,我认为可能是我们的大数据,围绕16年的投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特别可贵的是数据样本足够,同时又非常准确。我们知道了解这些企业的真实数据,能从中挖掘出什么,总结出什么规律,能为被投企业或者是准备看的企业提供哪些帮助,这才是有价值的。
下面我就做一个针对大数据的主题分享。
我们投了16年,看的企业超过百万家,投的金额可能差不多有130亿,真正做深入尽调的企业超过1万家,我们真金白银投了350个企业、13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规模在国内同行里肯定是名列前茅的,样本是足够大的。
在我们投资的企业中,行业分布非常广泛,TMT、智能制造、消费服务做了很多布局,在其他领域,医疗健康、军工、现代农业、清洁技术也有广泛布局。
从区域分布来看,也非常广,北、上、广、深投得最多,在其他主要省份也都有投资,这可以反映出很多,比如有的省投资质量特别高,某个地区投资全是成功的,某个地区投资全是失败的。
从质量来看,达晨对投资企业有一个星级评定,每个季度都会对投资企业的运行状况、运营数据做一个跟踪、分析,复盘,按照五星级技术评定。
五星是超预期的,或者说特别符合预期的;四星的基本符合预期;三星的是一些平庸的,甚至可以说不死不活的;二星的可能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很可能失败;一星的基本上都是要死的。
多年实践来看,我们投资企业的75%是四星和五星,15%是三星,10%是一星和二星,也就是说我们的优秀企业和明星企业大概占了75%,平庸企业占了15%,失败公司占了10%。因为样本足够大,基本上每年都符合这个比例。
所以哪怕一星、二星的比例非常低,也有接近50个,也够我们分析的,这和成功公司都是我们最宝贵的数据。
从中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每个企业都经过了达晨体系严格的尽调,没有一个项目是随意投资的,是这么多聪明的大脑分析决定的。达晨希望每个企业成功,而且中国企业家都特别勤奋,绝大部分都很聪明,没有一个企业家想把公司做垮。为什么最后结果差距这么大?
很多人说是宏观环境或者整个行业不好。但即使在同样的宏观环境和行业背景下,企业的差异仍然很大,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为什么我们投资的企业一直保持这个比例,永远有失败的,有平庸的,有优秀的,有明星的。我告诉大家,结果就是这样,已经注定了,有的就是会失败,有的就是会成功,原因是什么?
我有一个原创的公式,成功的企业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成功的企业有一些共同因素,全部具备了才能成功。失败的企业,只要占了其中一个因素,你就失败了。所以创业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企业家要像唐僧和刘邦
成功的企业要同时具备哪些因素呢?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我把所有的达晨系成功企业家做一个图谱,反复看,天天看,我觉得他们都是一样的,我已经有了一个算法。我现在看一个企业,谈一个小时,就大概知道能不能成功。“相由心生”,成功企业家有共同的气质,我一看,这个人很像啊,那我肯定要投。
具体来说,这个企业家一定是像唐僧的,他义无反顾,所有人都觉得没有前途的时候,他意志坚定,目标远大,心无旁鹜,勇往直前。还要像刘邦,企业现在竞争非常激烈,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没办法成功,那你怎么组建合伙人团队,你有没有能力培养这些合伙人,不能财聚人散,你要愿意分享利益,组织大家一起往前走,建立优秀互补的合伙人团队,这是成功的关键。
长期成功看人品,毫无疑问,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人品不错的。我们也碰到过一些人渣,他可能占到一点小便宜,偶尔有一些投机性的成功,但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成为一个被社会尊重的企业家,肯定不是这样。
真正好的企业家内心非常强大,但外在表现特别低调,朴素,谦逊,做的比说的好。
还有,我们观察到成功的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特质:情绪比较稳定。你很难看到他情绪大起大落,每次跟他接触都觉得气定神闲。企业家每天要面对很多的委屈、压力,乱七八糟的事情,如果不具备这种素质,肯定就没办法面对这些事情,早就失败了。
所以创业是特别反人性的,我们人性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是很懒惰的,很敏感的,难受的时候想哭,开心的时候想笑,但企业家不行。所以说创业是把女人变成男人,把男人变成真正的男人。
从业务上,我发了一个调查问卷给所有达晨的业务合伙人,成功的企业家在业务上的共同点是什么?排在第一条的是专注。中国社会现在有太多商业机会和诱惑,有时候,选择不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重要,更难。专注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在上市前,我主张我们的企业沿着一个主业一路狂奔往前走。
我把达晨系最成功的三个项目,现在市值最高的三个企业拿出来看,一个是分众传媒,一个是网宿科技,一个是爱尔眼科。爱尔眼科市值360亿,开了差不多200多家医院,是唯一一个IPO上市的民营医院,多少资源向它提供,理论上它可以做很多别的专科,可以做牙科、心脏科等,很多人找他做,也有地方政府要把国营医院低价送给他。
我们反复讨论,最后还是决定不做,上市这么多年一直只做眼科。因为爱尔眼科虽然做得这么大了,但它占中国眼科市场的比重还不到10%,中国市场太大了,还有巨大空间,把这件事做好就不错了。因为专注,这个公司股票就没跌过。
分众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当时收购了几十个公司,进入了无数行业,最后呢?主业都跑了,市值也一塌糊涂,后来他把几十个收购的公司全砍掉了,回归核心的楼宇广告,现在看起来非常正确,目前利润30亿,还在增长,市值已经一千多亿。
商业模式要简单清晰,不复杂,基本上一句话可以说清楚,这个公司是干嘛的,如果半天都说不清,这个企业肯定不会成功。
这些企业家坚定不移地抓住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这一点也很重要。很多机构说投了多少独角兽公司,达晨从来没提过这件事,其实达晨有34个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我们的估值是可流动、可变现的,而不是虚的估值,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我认为中国现在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是中小企业最好的上市市场。
我们的中小企业的估值是全世界最高的,上市以后的市场流动性是全世界最好的,每年上市的数量是全世界最多的。所谓的独角兽公司很多在海外没办法上市,甚至上市后估值可能是现在的十分之一,但我们的企业抓住了有利的一面,通过资本市场迅速做大。
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首先是有创新能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定要和别人有差异。有的企业家说,人家是新兴行业要不断创新,我们传统行业怎么创新?我说一个案例,我们投了一个养鸡场就上市了,这个老板养鸡,每天在琢磨怎么从鸡身上多赚一分钱,有段时间,他说一定要把鸡骨头卖出高价来,但没人要怎么办?
他就组织研发了一个叫骨肉相连的产品,把鸡骨头变成一个产品,然后推荐给肯德基、麦当劳,告诉他们可以这么卖鸡骨头,后来他的鸡骨头价格比鸡肉还贵,他把一只鸡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
所以说创新是无所不在的,不一定是很高大上的,公司里的一点一滴都可以找到创新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创业成功要掌握好各种节奏
再说失败的、平庸的企业。这些企业是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原因。
达晨的样本是足够的,一星级企业,就是完全失败的企业有11个,二星级企业,就是接近失败的企业有18个。这些样本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它们有哪些问题?
首先,节奏很重要。有的企业做起来行云流水,节奏特别顺畅,每一步都踩准了,有的企业很努力,也很聪明,但好象老是踩不到点,跑得很累。做企业有点象跳舞,要跟上节奏,那不然就会踩别人的脚或者摔倒。
节奏有轻重缓急加减。
所谓轻重,什么时候该轻资产发展,什么时候该重资产发展,要把握好,搞错了可能就死了。
我们有一个企业,本来轻资产发展非常顺利,现金流和盈利也很好,是当地一个小明星公司。这时候被当地的市委领导看上了,说这是个好企业,政府要支持你,给你一块地,地很便宜,市场价100万,我50万给你。
这个企业说机会太好了,就花几千万把这块地买下来,以为占了很大便宜。买完地以后,要限期开发,于是又投资,盖厂房,买设备,一不小心一个轻资产公司变成了一个重资产公司。
这样的话,资金就很紧张了,一旦行业变化,银行收缩,它就没有一点还手的余地,最后这个企业很危险,有段时间差点死了。所以节奏错了,企业就完了。
所谓缓急问题,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不该快的时候坚决退一步,该快的时候坚决往前冲。做企业像跑马拉松,你在一个阵营里,有一些人可能是短跑选手,开始跑得很快,你可能被他的节奏干扰,你乱了,你就完了。所以把握节奏要有定力,什么时候做加法,什么时候做减法,不要搞反了。
还有融资节奏。有些企业的融资结构搞反了,在市场特别好、帐上钱也够、很多投资人抢的时候,他就吊起来卖,结果没融到钱。过段时间市场寒冬来了,他拼命降价,钱也烧完了,这时候再跟别人谈根本谈不成。所以要在天晴的时候修屋顶,不要在不好的时候融资,那样你会手忙脚乱。
研发也是一样。研发很重要,但你猛投研发,在某一个阶段可能就死了,因为研发的风险也很大,什么时候该重度研发,什么时候该慢慢往前走,这个节奏也很重要。
还有申报上市的节奏,很多企业也搞错了。很多企业家一定要等企业特别好的时候申报材料,总觉得业绩不满意。但中国报材料上市,要排队两三年,中间一暂停就不知道到哪一年了。有的企业在业绩不太行的时候就报进去,等到上市的时候正好是顶峰,就上市了,之后有一点小调整也没关系,这个节奏就踩对了。
有的企业看排队的人特别多,七八百家,审批速度也比较慢,说是不是等一个牛市,没有那么多人排队的时候去报?结果没想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永远是转换的,甚至是牛短熊长,好不容易等到牛市吧材料报过去,股灾了,封盘了,又暂停了,结果时间就很长。而有的企业在熊市报进去,排到的时候赶上牛市,结果大比例超募。
所以说节奏是企业领导人要首先考虑的,一定要冷静思考这个问题。
目标打败BAT的基本完蛋了
我在机场书店看到,很多写大公司的畅销书都被创业企业家买走了,就学它们,华为、Google、联想、京东,亚马逊等等公司都挺好的,它们怎么干的咱们就怎么干。但是学习不能盲目,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特别是要学习这些大企业在小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做大以后都是很光鲜的一面。
有的企业家特别崇拜华为,说要变成一个小华为。他觉得华为最厉害的一点是敢于投入研发,华为把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那咱们也这么干,招来上百个研发人员,同时几十个项目研发、立项,觉得很自豪。
公司规模可能就是一两亿,利润两三千万,就靠一两款产品盈利,结果这么多无原则立项的研发,把利润全部吞噬掉了,基本上没利润了,公司现金流很紧张,公司很累。做企业不是非要学做华为,那是手段,不是目的。
达晨投了这么多企业,有业务特别多元化的,到现在没有一个成功。特别有冲动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家很可爱,也很聪明,因为老有创意,又是最勤奋的,因为老是闲不住,身体又是最好的,恨不得24小时工作,隔两天就上一个新项目,五六个项目同时展开,不甘心于只做一个业务。
他说每个项目都融资,将来每个项目都上市,这个中小板上市,那个上主板,还有一个去美国上,这是很多企业家的梦想。
碰到企业这么多元化,我就问他三个问题:
第一,你现有的业务是不是足够安全?很多企业第一个业务还在半坡爬,还有很多竞争对手,还有死亡危险的时候,就开始搞新的业务,这肯定是不对的。
第二个,你现在的业务是不是行业第一了?很多企业还没有到行业第一,就开始去上新项目了。
第三个,你这个行业还有没有上升空间?是不是已经到天花板了?其实行业很大,中国市场很大,全球市场很大,为什么要上这么多新项目?
Less is more,特别是那些特别聪明、勤奋的企业家一定要警惕自己,不要盲目冒进,想法不要太多,想法多的,没有什么成功的。
最近我在看一本讲特斯拉老板埃隆·马斯克创业的书,我个人观点,如果他专注特斯拉可能会更好。他创业火箭发射、太阳能、新能源汽车是三条战线同时开战,资金链紧张,东挪西借,每天都很焦虑,三个企业永远都处在最边缘。如果他能把时间、经济资源都投到特斯拉上,特斯拉脱离危险期就好了。
他可能会成功,但这是特别小概率的事件,大家不要盲目。不要老是把自己定位成乔布斯接班人那样的,你就是一个正常人,追求一个正常的大概率成功就可以了。
撑死的比饿死的多。有的公司融资之前日子过得好好的,赚钱,现金流也不错,老板过得优哉游哉的。融资之后,帐上多了那么多钱,特别冲动,赶紧扩张,原来是一个省,现在几十个省,原来一两百人现在一两千人,收不住了,管理也失控了,各种失控,结果巨额亏损,资金链断裂。
最近一个公司,今年1月份融资,6月份钱就烧完了,因为融完资以后,烧了几十个硬件的工程师,一个年薪几十万,6个月钱就没了。当时资本市场特别热,他以为下一轮资金很快会来,结果后来寒冬来了,这个行业一下子没人投了,只好大规模裁员。所以融资以后要控制自己的节奏,不要超出自己能力去做事,要特别关注现金流、资金链。
我们还看到一个规律。有的企业开始说要做成一个什么公司,目标是打败BAT,这些公司基本上完蛋了。还有的说我们一定要做成一个千亿市值的公司,然而他本身是很小的公司,这种最后也不行了。
为什么?
这些企业家想的都是宏伟的事情,所以那些可以商业化变现的,赚小钱的机会,他都不干,他看不上,说我赚那个小钱干嘛,我们要做伟大公司。你不看这些小钱,那你永远要靠融资。他认为投资人永远会支持他伟大的梦想,但资本市场一变化,它就死了。
经过这一轮的资本泡沫,包括O2O等等泡沫,现在回归到商业本质,企业首先要活下去,如果都活不下去,就别谈伟大的公司了。
有些商业模式特别复杂的公司,我们也投过几个。企业说得玄乎,我们看不懂,有时候在想是不是自己智商不够了,一看别人也投了,那我们是不是也参与一点,但到底怎么赚钱不清楚。这些公司最后基本上也死了。
我们交了那么多学费之后,现在就坚持了,过去两年,我们一个O2O、P2P没投,我们还是投看得明白的,相信自己。看不懂的算了,赚大钱的机会让别人去吧。
“女人”气质和文人气质的创业者容易失败
还有一个规律,失败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有性格问题,性格即命运。有女人气质和文人气质的企业家肯定要失败。
有些企业家一看就特别强势,在企业里一言九鼎,谁都不能反对,他像皇帝一样,说什么就是圣旨。这种企业肯定不行。相对的,也有特别软弱的企业家,什么主意都没有,大事小事都找投资人商量,这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有的男性企业家,身上有女性气质,特别感性,特别情绪化,我亲眼见过有个企业家可能是压力比较大,当着投资人的面哭了。我们还反过来哄着他继续往前走,给他信心,这完全搞反了,应该是他给投资人信心啊。
还有文人气质的,情怀特别多,理想特别大,每次都谈情怀,谈理想。后来我们说打住,这次就不谈情怀了,这次谈数字,谈财务报表,谈项目进度。但他觉得这些太俗了。企业家就是很俗的事儿,就得一块钱一块钱地赚回来,每天都得关注现金流、报表、库存,如果不看这些,企业就死了。也挺可惜的,企业家不适合做企业。
有一类企业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资本市场的事都学会了,他不跟我们商量,很多方向自己定了。
VC是好事传千里,坏事不出门
有一个很传统的企业,规模也不大,觉得在国内排队上市太复杂,太慢,他研究之后觉得去美国借壳上市很容易,非要跑到美国去借壳上市,一意孤行,我们小股东怎么都说不行。结果他是在美国上市了,股票现在市盈率3倍,基本上没有流通性。
还有的企业家选择中介机构都凭感觉,听身边朋友的意见,也不听我们的意见,不和专业机构商量,选择完全不靠谱,最后交了很多学费。
资本市场的事情太复杂,太多了。达晨作为一个专业机构,交了太多学费,看了太多案例,我们是最专业的。最好的企业,会相信专业投资机构的意见,一步步把自己的业务做好。相反,自认为有超强学习能力的人,想很快成为一个专家的,都要交学费,最后还要回来找我,这就是规律。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
今天的主题是产业大变局,我认为在过去三五年里,中国传统产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甚至是颠覆性的打击。传统行业比如消费行业,原来那些很风光的消费品一夜之间发现自己不行了,为什么?因为消费的主力人群变了,变成80、90后了,他们消费的是新东西,我们跟不上他们的消费节奏。
达晨三五年前投的公司压力是巨大的,当时投的状态很好,后面要转型谈何容易?成功的是少数。最近三年投的企业都非常好,因为企业就是新公司,不存在转型问题。
原来不适应的那些人要重新改变很难很累,当然也有不少成功转型突围的,让我们感到比较振奋。也有的盲目跟风转型,一下子互联网+,一下子O2O,把自己传统的那块优质的东西全部放弃了,推倒重来,也死了。
说了这么多问题,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家为什么总是有一个盲区?不管是特别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企业家,每个人在创业过程中都要交学费,我们看到企业家义无反顾、热血沸腾沿着一条死路往前冲,怎么拽都拽不住,最后撞得头破血流,交完了学费回来了。
见多了就明白了,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盲区,没有一个是神仙,能不交一点学费。只是学费交多交少,错误是否致命,有没有及时调整的又活过来的问题。所以企业家一定要灵活面对这些事情,突破自己,不要固守,你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都正确的。
要学什么?不要学成功,更多的要学失败,这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是成功学太多,大量介绍企业是怎么成功的,企业家被迷惑了。中小企业是怎么失败的,为什么没有人讲?
其实我们这个行业是最有条件来讲的,但VC行业的规律是,好事传千里,坏事不出门,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藏着,每个人传出来的都是那几个成功的案例,讲得天花乱坠。失败的东西没有人总结,大家也不愿意碰,不断的交学费,重复的失败,同样的失败重复出现。
所以我希望达晨系的企业家,因为我们有大数据的基础,我们会总结出很多案例,很多活生生的东西,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把达晨系的投资成功率提高,失败率降低。
这就够了,管不了别人,只把我们能够影响的企业家,因为创业非常不容易,大家愿意创业,这个事情就特别值得敬佩,失败是特别可惜的,失败也是特别难受的,我们也难受,我们的真金白银投出去了,希望大家都成功,绝大部分都能成功。
创业不易,且行且珍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