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汽协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我国4月产销量分别为210.2万辆和2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和4.4%,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负增长。可是,中国品牌4月份的市场占有率却下降了2.6%,仅剩下34.6%,生存环境越发恶劣。
面对着市场环境的恶化,积极求变是最好的应对方法。近期,自主品牌中的荣威、广汽新能源等都有不小的新动作,更换新标、研发黑科技成为了自主品牌寻求突破的“大招”。那么,这些举措能否带来巨大变化?你又看好谁呢?
长城致力营销创新,销量回暖提速
4月,长城汽车的国内销量为78804辆,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46%。而长城汽车之所以能够逆势增长,完全得益于其在终端服务以及线上销售方面的积极创新。
在疫情最严峻期间,长城除了积极防疫之外,还通过线上VR展厅、网络直播等途径为大家提供全面的选车、购车的环境。除此之外,长城还通过携手网红直播卖车收获了大额订单,如哈弗F7携手罗永浩,在短短几小时的直播时间里,完成了大约15.65亿的销售额,创造了汽车行业直播带货的新纪录。
这种创新的跨界营销,不仅带来了销量增长,还进一步塑造了清晰的品牌性格,助推品牌力的增长,一举多得。其实,直播卖车并非长城独创,可它却能做得更好更到位,这体现了长城强大的应变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有了这些,长城才能在车市最低迷的时候,依旧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双标”战略启动,荣威换上新标签
近日,荣威正式发布了新狮标和全新R标,其中新狮标采用黑化设计,其目的是以全新的品牌形象迎合越来越年轻的用户群,它的到来,意味着荣威年轻化战略的启动。
除了设计上的焕新,荣威的服务也会随着新狮标的登场而一同升级。如用户提前预约保养服务,到店以后工作人员必须60分钟内完成;用户在上汽荣威APP上提出服务预约需求,工作人员需在15分钟内完成线上处理等。
全新R标是荣威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它代表着荣威在新能源领域的新布局。为了与传统燃油车区分开来,R标车型会在渠道上有所创新。例如线下店分为R Supercenter城市旗舰店、R Center城市中心店、R Store城市商超店,这些店在设计上更有前瞻性和科技感,具体可参照广汽传祺和广汽新能源线下店的区别。
在买车君看来,荣威的“双标战略”更像是一种宣言,它告诉大家荣威品牌将会在年轻化、科技化道路上更进一步,至于能否在销量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那就得看实际的新车实力了。
广汽集团石墨烯电池走向实车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近期有个相当重磅的消息,那就是广汽集团的石墨烯电池量产研发工作将从实验室走向实车,率先由广汽新能源Aion的部分车型搭载。官方表示,基于广汽三维结构石墨烯(3DG)材料而研发的“超级快充电池”仅需8分钟就可以将电池充电至85%。
仅从官方宣布的充电速度来看,广汽集团的石墨烯电池确实是革命性的技术,它的量产应用,必定会成为广汽新能源的又一杀手锏。可是,这么强悍的充电能力,可能意味着需要配套相当高要求的充电设施,这些不普及,恐怕这杀手锏的作用很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新能源的中药香氛技术已经研发成功,未来将会率先搭载在Aion LX和Aion V车型上。石墨烯电池+中药香氛,这些新技术的陆续出炉,无疑会不断提升广汽新能源的竞争优势。
东风集团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梦
日前,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给h事业部的一封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信中透露,东风集团将会推出一个高端新能源品牌,它拥有全新的组织、全新的机制和全新的商业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领者”。
自主品牌都有一个高端梦,可要实现,身后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据悉,东风集团已经着手打造一个全新的纯电动专属平台,项目代号为S,同时东风电动车的多年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三电技术。很显然,这些都是东风追求高端梦的资本。不过,东风有的其他自主品牌也有,那东风该如何突围?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BEIJING汽车”来了,战略新品即将上市
新车LOGO会不会影响销量?看到“BEIJING品牌”给北京汽车带来的改变,买车君觉得会。2019年10月,北汽集团旗下“北京汽车”和“北汽新能源”联合推出了“BEIJING”品牌。经过半年多的市场测试,这一品牌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为了强化品牌认知,北汽集团决定将“BEIJING品牌”定名为“BEIJING汽车”。与此同时,BEIJING汽车的战略新品BEIJING-X7也已经开启了预售(预售价10-15万元),据悉这款采用了全新家族式设计的中型SUV将会在今年6月份正式上市。
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自然会给予回馈,2019年销量超过11万辆的BEIJING-EU5就是很好的例证。现在,再次证明北汽集团更换自主品牌LOGO的举措是正确的,车型可能就是BEIJING-X7,它颜值不低,售价亲民,预计又是一款热销新车。
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快速的应对能力的确可以提升存活下去的可能性,可无论是更换新标还是推出新的黑科技,最终手握决定权的还是消费者。不过,不“晃动”一下,又怎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呢?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