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五年就实现A股主板上市,2014年至2017年,营收从5亿元扩张至22.5亿元,ATL、宁德时代、三星、LG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对其产品青睐有加,短短数年时间,璞泰来一跃成为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领军者。究竟什么力量使得璞泰来成为锂电行业一颗耀眼的明星?

除了精准把握行业大趋势、自身资质过硬,璞泰来的发展离不开掌舵者——董事长梁丰先生。梁丰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当初学的是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早期在知名外资企业从事高端IT产品的制造和项目管理,之后在投资和资产管理行业任职多年。“我们很注重公司的产品定位和技术差异化,同时强调治理结构和规范性,企业一开始就在经营管理、财务规范、内控方面进行了投入,这也为我们后期顺利进入资本市场打下很好的基础。”

专注中高端市场

与绝大多数锂电企业不同,公司设立以来一直将目光锁定在中高端市场,追求产品的技术差异化和技术领先,将客户体验和价值实现作为公司的长期追求。

璞泰来锂电池销售规模

公司认为,重复性的me-too产品投入只会对公司造成负影响,只有通过不同的技术创新,差异化的产品定位,紧密配合客户实现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才能保证公司长期处于市场的优势地位。正是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璞泰来逐步得到ATL、宁德时代、三星SDI、LG化学、比亚迪、中航锂电、天津力神等国内外知名大客户的认可。

为了进入国内外一线客户供货体系,公司也做足了“功课”。梁丰告诉记者:“之所以进入现在的行业,是因为我们对产业的价值链进行研究后发现,应该投资对锂电池行业技术具有至关重要影响的、有一定技术壁垒的、有市场容量的,并且我们团队具备优势的领域。我们与相关技术领域内的专家团队紧密合作,通过研发新产品快速进入高端客户的市场。”

能够拿下一笔笔大单,在梁丰看来都是水到渠成。他认为,公司首先需要构建一支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具有丰富经验的团队,并以股权激励为纽带来激发团队的创业热情,这是企业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另外,公司专注于锂电池上游的核心材料与自动化工艺设备领域,专注于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也是公司能够获得高端客户的一个根本因素。

随着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璞泰来的业绩一路攀升。财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04亿元、9.23亿元、16.77亿元、22.4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1.33亿元、3.54亿元、4.51亿元,实现同比增长分别为452.09%、194.02%、166.92%、27.73%。

目前,公司来自消费类锂离子电市场收入占比达近八成。“由于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现金流,消费类电池的盈利成为早期推动公司业绩成长的核心要素,为公司拓展动力电池市场打下很好的基础。”梁丰表示。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璞泰来通过多产品组合满足了包括宁德时代、中航锂电、比亚迪等客户的需求,动力电池收入占比从过去的5%提升至现在的20%以上。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背景下,动力电池行业作为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两端受压。梁丰表示,公司将紧密跟踪行业发展趋势,继续立足于技术研发,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高性价比的新产品,同时公司将与客户展开协同发展,精准配合高端客户的需求。

谈及未来动力电池方面的布局,梁丰告诉记者:“未来随着公司产能的扩张、资金逐步到位,规模和成本优势的提升,动力电池市场尤其是高端乘用车市场的逐步启动,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未来三年规划来看,公司动力电池市场可能会超过消费电池的规模。”

做负极材料领域的领跑者

在负极材料领域,公司不仅是行业技术的领跑者,更是技术研发的先行者。在不断加大新材料领域研发的同时,璞泰来还加速在储能领域的布局。

作为高端人工石墨领域的技术领跑者,璞泰来自身负极材料业务占比超过六成,市场占有率接近20%,而公司的目标即成为全球最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商。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3.78亿元,其中负极材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达8.44亿元,同比增长33.81%。

据悉,今年公司负极材料产能有望达到3万吨。此外,公司旗下江西紫宸、溧阳紫宸正着手推进和落实募投项目建设,预计募投项目将在2019年逐渐投产,公司将逐渐达到年产5万吨的负极材料生产能力。

在负极材料领域,公司不仅是行业技术的领跑者,更是技术研发的先行者。梁丰认为,锂电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核心解决方案,因此公司成立不久就重点进行了新产品硅碳负极材料的研发,并根据后续市场的需求情况考虑逐步进行量产。

“硅碳负极材料最先在圆柱电池市场得到应用,但由于硅碳负极材料的膨胀性相对较高、成本较高等因素,目前尚未大规模普及,只是局部使用,通过少量的添加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如果未来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硅碳负极材料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梁丰进一步表示。

在不断加大新材料领域研发的同时,璞泰来还加速在储能领域的布局。“今年是储能市场的启动元年,从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来看,我认为储能技术已经能够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逐步启动了。从储能市场的容量来看,并不比动力电池市场小,所以这块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梁丰透露,公司目前已经与一些国际客户进行相关产品上的研发合作,为公司未来在储能领域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梁丰对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以内生增长为主要驱动力,未来将会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通过并购、参股、合作等方式完善产业链和产能布局,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吸引优秀技术与管理团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