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鲸仓科技于近日推出了第二代产品“柔性无人仓Picking Spider 系统,通过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机械臂等技术实现了从仓储自动化中30%的“无人化”到70%的“无人化”。

鲸仓科技是36氪曾多次报道的一家创业公司,主要提供仓储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此前已经推出立体仓库解决方案魔方。这次推出的“Picking Spider 系统”实可现从“货到人”到“货到单”的转变。以往,魔方只能实现30%自动化,主要解决机器搬运货物到人面前。但Picking Spider 系统”通过搬运机器人将货送到机械臂,机械臂通过工业视觉智能算法将货物送到订单。当“货”接触到“人”的时候,人只需要打包货物,节省了拣选时间,有可能实现70%左右的自动化。

创始人李林子在聊到上一代产品“魔箱”和“柔性无人仓”的关系时,否认了两者之间的替代性关系。目前鲸仓具有的设备对应三个颗粒度包括搬运货架、搬运货箱和拣选货品。每个颗粒度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可以针对客户需求提出最优解。新的产品是完整了解决方案而不是替代上一代的产品,实现了70%的无人,从“以人为主”到“以机为主”,仓储运营流水线化,未来可复制程度提高。

对客户而言,这一方案有望通过“柔性”实现产能最大化。传统仓库自动化的产能分布是刚性的。例如某仓库产能是一小时处理两百箱货物,但货物处理能力均匀分布在仓库内所有区域。但这样的刚性分布是不符合实际订单需求, 有的区域只有1箱要处理,有的区域需要500箱处理,旱涝不均。“柔性无人仓”能够根据订单分布和产能去调配机器人,实现产能最大化。

对客户而言,除了效率的提升,同样关注实现的价格。商业模式方面,“柔性无人仓”产品体系包括整仓解决方案和整线模块化解决方案。整线模块化解决方案在原有整线的基础上加装机械臂替代二次分拣工作,实现无人化。整线服务可以选择买断或者出租,目前机械臂出租方案已完成定价,约8500元/月。对于客户来说,当前一名仓库工人的成本约7000元左右,机械臂可每日三班工作,对于体量较大的客户来说有可能更为经济。

谈到未来发展,李林子谈到将会集中切入在小3C、鞋服、美妆、零食四个小轻件领域,加强垂直领域的挖掘。之所以选择这四个领域,主要是其产品体积相对较小,适合使用Picking Spider 系统,以上四个品类在垂直细分领域,鲸仓会主要集中领域内的头部企业,再逐步向领域内中小企业渗透。 

如上文所说,推出新方案有望帮助公司实现快速扩张。除了应用的场景更为全面,也会因为人力的需求降低而加快扩张。新一代产品将会以“1+1+1“模式帮助客户落地,一个月建设,一个月磨合,一个月稳定。此前,则往往需要“3+3+3”共计9个月。

快速的扩张需要相应的提升配套落地能力。具体的安装铺设由第三方合作伙伴完成。因为自动化水平提高,仓管人员的要求降低,可由有经验的仓管人员降低至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

仓储自动化领域竞争下半场

高工产研统计,智能仓储物流系统规模从2001年的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5年的600亿元。2018年有望超过1000亿市场空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全球范围内仓储自动化领域竞争激烈。从上游的物流仓储地产到下游的电商客户都有涉足。在亚马逊收购了Kiva后,国内仓储自动化领域的创投热度提升,除AGV外,其他解决方案也开始受到资本关注。

在经历了2015-2016 年投资“中国版Kiva”的热潮后,目前行业开始转向投资“规模”。菜鸟全资收购万象、昇邦、东骏、芝麻开门和黄马甲,成立“杭州喵递宅配科技有限公司”,发网在今年5月完成3.7亿人民币C轮融资。

鲸仓认为,相比于“规模”,“单位效率”可能是这个赛道真正的创投逻辑。 仓储主要to B , 数量不产生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而规模扩大的同时,意味着管理成本和难度大幅增加;同时,仓储物流的坪效具有随机性,与包括管理人员的精神状态等主观因素在内的原因都相关。

而在单位坪效这一路径,目前主要有穿梭车、AGV、立体仓库三种方案。AGV主要有Geek+、快仓等玩家,立体仓库的玩家包括鲸仓、心怡科技和发网,在穿梭车则有兰剑等。

在物流产业的上下游,普洛斯、菜鸟、京东把握了市场上大部分的物流仓库。阿里、京东、四通一达又占据了下游货物流量。巨头们要么自研无人仓,要么战略投资仓储自动化公司。如何与上下游建立更为深度的合作,很可能是接下来鲸仓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