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中国最大的移动出行公司滴滴出行宣布收购优步中国,此举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市场最大的一起并购,并推动这家成立才4年的在线打车企业估值达到335亿美元,超过京东、网易,一举进一步坐实其成为中国互联网继BAT之后第四极的可能性。
从花钱雇人打车,到近乎一统网约车市场,程维神话背后,4岁的滴滴凭何支撑其335亿美元估值?
收购Uber中国至今44天,全新的“滴滴帝国”又发生了什么?
打车软件背后庞大的产业帝国崛起
许多人或许想不到,在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听到的“滴滴一下,马上出发”的温柔提示背后,滴滴的野心并不止于做一个打车软件,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正在悄然崛起。
从滴滴APP主页来看,滴滴已经上线了顺风车、快车、出租车、专车、代驾、试驾、公交等7条业务线,几乎涵盖了出行领域几大业务线。除此之外,从滴滴目前涉及的业务,设想其未来的业务蓝图,可以划分为出行服务、互联网金融、车后相关服务和网络服务4条业务线:
1、出行业务:上述除试驾外的6大业务,滴滴还接入携程,提供火车票、飞机票服务,通过多种出行产品覆盖各个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可以想象未来也许会有滴滴专机、滴滴游轮的出现。
2、互联网金融:根据滴滴官网信息显示,滴滴2015年共完成14.3亿个订单,2016年5月完成订单突破1400万,与Uber合并后订单量更会大增。如此大的交易量,已催生出强烈的支付需求。虽然滴滴接入投资方腾讯与阿里的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似乎已达成双赢,但利益驱动下滴滴进军第三方支付是顺利成章的事情,近日就有消息爆出滴滴正在低调寻找购买支付牌照。汽车金融方面,今年3月份,滴滴成立众富租赁,注册资本10亿元,程维亲自担任法人代表,经营融资租赁、担保等业务。除此之外,滴滴还与投资方招商银行合作悄然上线了信用卡功能,可在滴滴办理招行滴滴联名卡。
3、车后相关服务:通过滴滴车主俱乐部、滴滴驿站等模块,围绕车相关的产业,滴滴已进行或将进行关键细分领域布局,实现汽车资讯、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广告营销、汽配、试驾、汽车保养等汽车后服务市场等全部覆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滴滴还上线了租车业务,滴滴并不自己拥有车辆,而是合作租赁公司的车在滴滴平台上对外出租,此举被看作为打入了老对手神州的后院。
4、网络服务业务线:滴滴拥有2.5亿用户,已成为一个超级流量入口,早在2015年就有推出滴滴地产、滴滴医生等业务。目前,滴滴已接入携程、智联、多点、58、网易新闻的本地生活、旅游、招聘、资讯等业务。
通过上述布局,滴滴形成一个完整的出行生态,生态内各个业务模块之间可以相互导流来降低流量获取成本。
唯一一家同时被BAT投资的公司
提到滴滴的业务版图就不得不提滴滴背后的资本方。
9月8日,滴滴出行获得富士康子公司鸿准1.19亿美元融资,出让0.355%的股份,滴滴估值达335亿美元。至此,据投资界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滴滴及其合并的快的、Uber中国共获得18轮融资,涉及金额约150亿美元,涉及近40位机构投资者,滴滴也是唯一一家同时被BAT投资的公司。如此巨额的投资金额及强大的资本阵营在中国前所未见,在世界范围内也少有。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出行近40位机构投资者中,除了投资机构,还涉及有互联网巨头、险资、银行等背景。因此滴滴与投资方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投与被投的关系,背后带来的战略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支付方面,滴滴接入投资方腾讯、阿里巴巴的第三方支付软件微信支付、支付宝,成为其最主要的两种支付方式,而Uber接入的百度钱包也为对方带去了不少现金流。
中国人寿及招商银行的投资则方便滴滴在保险、金融等方面开展新探索。目前,滴滴与招商信用卡已经联合开发滴滴联名卡。
近期富士康旗下公司投资滴滴,于富士康而言,比起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战略意义——互联网出行、智能出行是富士康早已盯紧的转型之路;于滴滴而言,1.199亿美元的投资微不足道,或许是看中了富士康的制造能力及其在互联网电动汽车的布局。
涨价及变相涨价,滴滴将成为新的出租车公司?
2015年8月18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16年50家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滴滴作为唯一一家中国公司上榜,《财富》对其的评价是:“滴滴出行在中国击败了Uber,并于今夏收购了Uber的中国业务,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得到了本土政府的支持。滴滴出行每天生成1,600万个订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中国城市的雾霾有三分之一都来自机动车辆的排放物。据滴滴估计,他们在去年每天减少了国内汽车出行100万次,节约了5亿升汽油,减少了1,350万吨的碳排放。此外,滴的出租车业务还减少了400个城市中司机无目的空驶的时间。”
就在同一天,滴滴车主端改版,实行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取消之前对司机端收取的每单20%抽成,改为每单收取0.50元,外加1.77%的管理费。对于此,滴滴方面的解释是此次调整后车主收入与之前并无变化,部分城市车主收入还会随之上涨,对乘客端几乎不受影响。
此举还是引起了较大的讨论,事实上,自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开始,消费者和司机对其涨价的恐慌就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滴滴已经成功霸占了移动出行市场,除收费提高外,此前竞争状态下的补贴会继续减少甚至消失。
据投资界测评显示,在合并前夕滴滴与Uber就有悄悄涨价:滴滴快车里程计费未变,但时间计费从0 。35元/公里涨至0 。55元/公里,上涨57%;人民优步虽然时间计费不变,但里程计费从1.7元/公里涨至2元/公里,涨幅达17%。此外,滴滴、Uber的溢价时间也较之前大增。更隐形的变化是,拼车的时间成本增加,不少司机师傅都在抱怨现在拼车派单很不智能,几乎每次都会拼3单以上,而且每单都需要绕远路接送,司机的时间成本和油费大大增加,但收入并没有提高,于乘客而言拼车体验价格提高、花费时间较长也让人大为恼火。
“它(滴滴)要盈利嘛,所以现在补贴很少而且很难拿到,你们拼车具体的收费我们看不到的,而且晚上几乎都是外地车的天下了,很难接到单的,赚钱更难了。”专职开滴滴快车的赵师傅对投资界记者表示。“现在每天做满25单补贴60元,这是目前冲单奖的最低门槛,两个月前15单就补贴60元,25单补贴100元,而3月份做满25单的补贴是200元。很难做满25单的。”
9月份开始,顺风车的价格也有明显上涨,北京地区的顺风车起步价已从10元(含3公里)上调至12元(含3公里),每公里定价从1.3元上调至1.5元。对于此滴滴的解释是“为合理分摊车主成本”。而反映网约车价格上涨的新闻比比皆是,乘客们抱怨不断。
“如果滴滴、Uber在价格方面的优势没了,出租车是一个更方便的选择。”不少乘客表示。
我国传统出租车之所以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关键在于它形成了对市场的垄断,在垄断格局下,司机得不到应有的收入,乘客得不到优质的服务,只有出租车公司成为最大的暴利者。在共享经济的幌子外,滴滴们的崛起恰恰是撬动了出租车公司的最大利益,让利给了司机和消费者,如果这部分优势不复存在,滴滴本质上是不是又成为了新的出租车公司?
无法避免的垄断问题
与Uber中国合并后,滴滴面对的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没完没了的反垄断调查。有媒体报道,若最终完成对优步中国收购,滴滴出行即成为一家市值350亿美元的共享出行巨头,占据了该市场90%的份额。
自8月1日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后,商务部一个月内3次回应滴滴Uber合并案,商务部反垄断局更是两次约谈滴滴,要求其说明交易情况、未申报原因,提交有关文件和资料,了解网约车运营模式和相关市场竞争状况等。
8月2日,商务部发言时首次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回应称尚未收到两家公司的申报。按反垄断法规定申报条件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都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兼并。随后滴滴回应称,滴滴和Uber中国均为盈利,并且后者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收购后的影响仅限于专车市场,而专车市场只是共享出行的一小块领域,并不会在出行领域形成垄断。
8月17日,据《北京晨报》报道,商务部再次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依据《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采取营业额标准,如果达到申报标准,经营者未依法事先向商务部申报而实施集中,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商务部第二次就此问题作出官方回应。
9月2日,商务部第三次回应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案依法进行调查,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依法推进本案调查工作,保护相关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商业部的回应可谓一次比一次强硬,措辞逐步细化且深入。相关反垄断调查人士称,滴滴和优步中国若成功合并,将成为第一家由百度、阿里、腾讯共同持股的公司,这是明显的垄断行为,商务部主动介入调查,是为给公众一个交代。
根据公开资料查询和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经营者集中审查申报之后,其中97%的案例会得到批准,从2008年商务部成立反垄断局以来,8年的时间只驳回了两个合并案例,其中有一个还是引发巨大争议的可口可乐集团并购国内龙头企业汇源集团。从这方面而言反垄断调查更像是走一个“正规的流程”。
不管反垄断调查通过与否,社会舆论也对滴滴优步合并后形成的寡头格局表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