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制造业“言必称芜湖”,新能源汽车走街串巷,首架钻石飞机直冲云霄……这些流淌着创新血液的“芜湖智造”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抢抓“全创改”“合芜蚌”建设等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芜湖优势产业发展“从低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小到大”,自主创新能力“从弱到强”,涌现了奇瑞、海螺、方特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知名创新型企业,为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奠定了芜湖发展的坚实基础。在科技创新的强劲引擎拉动下,芜湖以占全省4.3%的土地面积、5.6%的人口,创造了全省1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专利创造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占全省20%左右,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

突出顶层设计 强化政策引导

——用好政策指挥棒,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大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兑现力度,全面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我市构建了“1+2+7”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载体建设、知识产权示范、科技金融结合和人才特区建设等六大工程,构建完整的政策体系,实现对创新链的全覆盖。全市累计兑现科技创新政策资金10.1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专项扶持资金10.2亿元。财政科技直接投入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全社会研发总投入354亿元,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74%。芜湖连续6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获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安徽省创新型试点市”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为适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需要,我市对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在充分学习上海、苏州、宁波等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和《芜湖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分别以市政府和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连同市委市政府印发的《芜湖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构成了“1+5+6”完善的扶持产业创新发展政策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综合采用研发补助、项目扶持、绩效奖励、委托贷款、股权激励、费用补贴等多元方式,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扶持力度,更加突出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挺起产业脊梁 抢占发展风口

——自主创新是芜湖的城市特色,也是芜湖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本动力。近年来,我市集中创新资源,实现聚焦突破,用科技创新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抢占发展风口。

我市进一步强化主体培育,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优质创新资源向高成长性企业、优秀企业家集中,推动高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交出的成绩单可以做个有力佐证——厂房面积不足1万平米,年预计产值20亿,算下来平均每平米创造产值超过20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有力推动了芜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314家增长到532家,32家高企入选全省百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由2012年的2163亿元和538.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748.4亿元和82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9%和55.7%,均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4.1%和22.8%,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全市7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专利申请数和省级科技成果来自企业。2016年,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和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年实现产值4543.80亿元,增长9.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0.4%;实现增加值1005.8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 68.0%,增长11.8%,增长贡献率81.0%,拉动增长7.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57.7亿元,增长13.6%。

根据市科技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8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724.4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增加值555.4亿元,同比增长14.6%。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作为创新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我市今年第一批155家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新认定47家,重新认定108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抢抓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机遇,加快推进机器人、新型显示、通用航空、现代农业机械集聚发展。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72.66亿元,同比增长20.1%,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增加值373.14亿元,增长19.3%,增长贡献率45.5%,拉动增长4.4个百分点。芜湖成功入选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城市,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被列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验基地。太赫兹芯片、肺动脉高压创新药物产业化入选全省“三重一创”首批重大工程,量子通信入选首批重大专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通用航空4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实现产值378.7亿元,增长30%。

构建支撑平台 引领转型发展

——我市瞄准产业发展未来方向,深入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以公共研发平台为龙头、以企业研发平台为主体、以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为载体的创新平台体系和技术研发支撑体系,最终成就了机器人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言必称芜湖”的美谈。

这其中,哈特的诞生与发展具有鲜明的代表性。由芜湖市人民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出资组建的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营以来利用哈工大的行业资源、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针对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联系我市在政策、资金、环境方面的优势,不仅承接哈工大在机器人及自动化方面的领先技术,而且通过技术创新与积累,先后与奇瑞汽车、中联重科、安徽埃夫特、5720工厂等多家机器人生产及应用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技术服务或成果转化4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近1200万元。

持续深化产学研创新合作,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芜湖市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西电芜湖研究院,全市共有产业技术研究院22家,其中12家列入市政府重点扶持,涉及汽车、机器人、新材料、电线电缆、通用航空、智能制造(3D打印)等产业。我市把研发平台建设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配置,其中机器人产业成立了安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安徽省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机器人及成套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芜湖技术转移中心,引进哈特研究院、安普研究院、赛宝检验检测中心,组建哈工大蔡鹤皋、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两家院士工作站。现代农业机械产业拥有现代农业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机械成套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依托中联重机等龙头企业,加快全产业链的农业机械研发制造,共研发农用机械700多种,打造出谷王、耕王、甘蔗收割机等一批知名产品。新能源汽车产业组建安徽省电动轿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等创新平台。通用航空产业拥有安徽省通用飞机工程研究中心、通航飞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用飞机国际合作示范基地、贲德院士工作站、通航动力工程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据统计,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06家,院士工作站27家,29位院士为芜湖服务。2012年以来,共有4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5项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16789件,授权量2971件,分别增长36%和54.2%;截至今年9月,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6件。芜湖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由2014年的第65位跃升至2017年的第48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广泛招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快集聚和培养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全市累计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39个,涉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生命健康、“互联网+”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78个团队列入市重点扶持范围,协议入股资金7.96亿元,13个团队纳入省重点扶持项目。今年有20个人才团队入选省重点扶持考察项目。大量高端科技人才在芜发展创业,全市共集聚两院院士11人、国家“千人计划”3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2人、海归专家276人、博士628人。

全市“双创”承载水平持续提高,完整的创业孵化体系加快构建。全市现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和省级备案孵化器15家。其中,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连续两次入选全国百强孵化器,“持股孵化”工作扎实推进,今年以来新增入驻科技企业35家,中心在孵企业达135家,累计毕业企业129家,5家企业成功上市挂牌。全市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1家,其中国家级4家,成立众创投、天使汇等风险投资基金,营造了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连续六次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芜湖地方赛、芜湖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两次举办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创业赛事,为各类创新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今年7月,市委十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创新发展,主动呼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高新技术企业8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将芜湖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面向未来,芜湖将抢抓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成果转化,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快实现以专利技术、人才保有量为核心的发展质量指标进入长三角同类城市第一方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