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双创平台成为城市“新宠”。记者近日来到镇江市西津渡文化产业创业孵化园,发现深藏古街小巷的一批特殊创客,靠执着、创新逐渐赢得游客和市民的青睐。
“游客见多识广,卖大路货无人问津。”箱包手工店店主王平说,他2006年从江苏科技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工贸易,5年前夫妻俩来到西津渡景区,最初开画廊亏损,去年开始卖包,全部自主设计,九成送厂家加工,剩下的自己DIY。店里还提供“私人订制”,一般在200元以下,便宜又独一无二,很受顾客欢迎,去年光旅行笔记本就卖出数百本。
正聊着,店里来了一个旅行团,一下子买走十多个绣花包,价钱从十几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好,王平却有了甜蜜的烦恼:店面、仓库加工作室总共只有150平方米,一直想把工作室分离出去,但半年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景区开店,一定要领着市场跑才有生机。”王平说,他计划把店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开个工作室做市场开发,因为今后肯定会有更多游客来中国、来西津渡,必须提前准备。
记者走进“马·可”杂货店,只见油画、陶瓷项链、多肉植物等商品琳琅满目,一看就像个“娃娃店”。
“我叫马重阳,老婆叫佟可,都是辽宁人,我学的是平面设计,她学的是公共艺术。”马重阳2013年从江苏大学毕业后,听说西津渡很有发展前途,两人就来这里开店。前两年生意不行,这两年销售额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这里的商品都由我们自主设计,店里卖的是创意。”马重阳自豪地说,他们观察分析游客们喜好,自己设计创作。绝对原创,价格也不贵,一幅书本大小的油画60元,一条陶瓷项链45元,好多东西都来不及做。“顾客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感觉知识不够,后悔当初在学校没多学点。”马重阳透露,今年准备出去找地方深造,为以后开分店积累“知本”。
“五块地”意大利餐厅,走的是“拿来主义”,但同样浸透创新元素。餐厅老板吕品毕业于镇江旅游学校,学的是中餐,在上海、无锡等地打拼几年后, 5年前来到西津渡,生意很好,顾客中外国人占1/4,游客占1/4,回头客占1/2。
生意为什么这样火?吕品回答说,这是改良与革新带来的回报。意大利菜系选料自然健康,无添加剂、防腐剂,但盐少太淡,中国人不习惯。为了适合大众口味,他稍作变动,色拉酱、披萨坚持自己做。“国外好的东西,也要洋为中用,才有好的收获。”吕品目前正在规划开分店。
“创客既是西津渡亮丽的风景,也是景区的活力之源。”镇江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姚勇介绍,润州区金山街道规划扩展西津渡文化产业创业孵化园,联动大西路古玩城、茶叶街,形成“一个基地、多个亮点”的文化创业孵化模式。 记者 董超标
通讯员 史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