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大飞机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庙堂江湖】

自有知识产权和国产化,不是同一个概念。

沈凌

C919上天的时候,我恰巧在给人讲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增长动力来源就是中国的人力资本优势和技术进步。结果刚讲完,就看到微信群里面,我的下铺兄弟在说:中国的大飞机根本不是什么“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我虽然高考是个理科生,但是物理学得不怎么好,而且三十年前开始学经济之后,对于物理化学生物那种“纯理科”科技话题,一点儿提不起精神来。不过现在的讨论并不在于中国的科技水平怎么高或者怎么低,而是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力和评价问题。那么或许我还可以打打擦边球,说道说道。

第一是一个文字游戏。我们的新闻稿里面引用了C919的设计师的话:“这是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结果网上不少同学就认为这是夸大其词,因为大家都知道,目前试飞的大飞机内部不少核心部件都不是中国拥有的知识产权,比如发动机。那么怎么可以说是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呢?我自己研读了整个新闻报道,发现新华社的报道并不否认50%的国产化率。也就是说,不止是一个发动机,我们这C919肚子里面,有一半的确不是中国人生产的,其中不少核心部件就是买了现成货。难道新华社会把“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半的国产化率”这样自相矛盾的两件事情放在同一个报道里面?

其实,完全自主的意思并不是完全拥有。我这里引述大飞机设计师吴光辉的话:就飞机整体设计而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言下之意:我们设计的是大飞机,是一个系统集成的工程。哪怕里面的核心部件都是舶来品,也不妨碍我们说这个飞机的知识产权是“完全自主”的。所谓自主的意思是自己做主,哪一天我们觉得现在采购的发动机不好或者不便宜,我们就可以自主决定更换。事实上,我们的确已经在研制完全拥有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了,预计2020年就可以替换目前的舶来品。

而这样的完全自主是建立在我们自己设计这个机壳的基础上的,如果不是,你买一架波音机来说要换一个发动机试试,肯定不行。这就是我们国产大飞机的意义所在。可以相信,未来几年,将会是我们不断提高国产化率,不断突破核心部件的自有知识产权的时代。

第二,自有知识产权和国产化,又不是同一个概念。哪怕有一天我们自己设计出来了发动机,也未必需要自己去生产。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像大飞机这样的大项目,涉及到数万个零部件,没有一个国家会认为需要实现100%的国产化。就像波音空客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一样,未来我们的大飞机估计也不会追求100%的国产化。甚至,我们也不需要追求100%完全自有的知识产权。但是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倒是相当重要,因为自主性意味着主动。谁的部件价廉物美我就用谁的,谁也垄断不了,这对于一个大国来讲相当重要。

在这个选择过程中,我们需要追求的是“最优的国产化率”而不是“最大的国产化率”。毕竟造个大飞机是拿来赚钱的,而不是拿来炒作赚眼球的。要说炒作,或许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运十”有更大的炒作意义。因为它的知识产权“自有化率”和“国产化率”都超过今天的C919,但是结果呢?还不是下马了吗?很多人惋惜这样的决策。我不知道内情不敢妄议,但是我可以合理推测:在那个年代,或许我们能够造出一架百分百国产化的“运十”,却不能造出一百架一千架这样百分百国产化的“运十”,为什么?因为很可能这个成本高得我们承受不起。

今天我们应该自豪的,不仅仅是我们拥有了一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而是我们可以把它量产,能够让它更加廉价更加优质地为中国老百姓提供航空运输服务。

(作者系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